AI+結構化報告+PACS三者的整合是影像信息化的未來方向
- 分類:新聞資訊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07-30 15:01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7月29-31日,中國醫院信息網絡大會(CHIMA)在青島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如期而至。北京賽邁特銳受邀在戰略合作伙伴-飛利浦醫療展位進行一連兩天的現場講演:“結構化報告+PACS+AI:影像信息化的未來模式”。
AI+結構化報告+PACS三者的整合是影像信息化的未來方向
【概要描述】7月29-31日,中國醫院信息網絡大會(CHIMA)在青島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如期而至。北京賽邁特銳受邀在戰略合作伙伴-飛利浦醫療展位進行一連兩天的現場講演:“結構化報告+PACS+AI:影像信息化的未來模式”。
- 分類:新聞資訊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1-07-30 15:01
- 訪問量:
7月29-31日,中國醫院信息網絡大會(CHIMA)在青島紅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如期而至。北京賽邁特銳受邀在戰略合作伙伴-飛利浦醫療展位進行一連兩天的現場講演:“結構化報告+PACS+AI:影像信息化的未來模式”。
北京賽邁特銳科技 銷售經理-姬媛媛女士現場講演
PACS系統作為影像信息化的基礎流程系統,已經在國內發展了二十年的時間。國內絕大多數醫療機構都在使用各種品牌的PACS系統。PACS行業的特征呈現分散割據的紅海,系統本身不可或缺,但功能太有限,不能滿足影像科室持續發展的需求,特別是決策支持類的業務需求。
影像決策的典型產品包括影像AI、影像后處理系統、影像學結構化報告系統。完整的影像決策支持鏈條包括臨床申請環節、影像科室的掃描環節、后處理/AI分析環節、診斷環節等4個相對標準化的步驟。診斷環節是影像科室的核心產出環節。
診斷環節的決策支持包含三個層面的工作:影像診斷醫生的第一層思維:提取圖像當中正常的生理特征,以及異常的病理特征??紤]到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疾病,不同的疾病在不同影像設備下的表現不同,這類細分場景有數百個之多。這些場景無論多么復雜,都是重復人的體力勞動,所以終將會被眾多的AI模塊全部取代,以便降低診斷醫生的勞動強度。這個環節的工作特別適合交給AI來做。第二個層面:基于提取出的影像特征進行鑒別診斷分析,以便清晰做出診斷。第三個層面: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,針對性地回答申請科室的需求,以便較大限度地幫助臨床醫生和患者。后兩個層面的工作特別適合交給影像學結構化報告系統來做。
影像AI對于影像診斷太重要了。如果沒有影像AI提取測量值和關鍵圖像,讓一線診斷醫生去手工提取,成本太高,可行性比較低。而沒有這些精確的標簽,后續的診療推理就無法精確化和自動化。好在近年影像AI飛速發展,從美國FDA批準影像AI的速度來看,2018年獲批的數量為29個,2019年為52個,到2021年初就達到了111個。預期2021/2022年獲批的各類影像AI將達到200個左右,并且在未來3-5年覆蓋到全部的幾百個場景。美國的影像AI大多是二類證,國內的影像AI大多是三類證。國內獲批的速度雖然沒有美國那么快,但發展趨勢是相同的,也會在未來的3-5年覆蓋幾乎所有的分析場景。
近年美國FDA批準的影像AI數量增長圖
影像AI在植入日常診斷業務過程中存在很多盲點:首先是如何與PACS系統整合:如果一個影像科室有多個CT,我們肯定不能將每臺CT都連接到特定的AI。更加重要的是即便掃描方案相同,不同臨床申請目的的患者,應該被送到不同的AI和后處理系統。如果沒有一種“定向投遞”系統,AI的功能很難正常發揮處理。這就需要AI與PACS系統進行很好的整合。第二:如果一個醫療機構使用了多個不同廠家的AI,每家都提供不同的瀏覽界面和報告界面,診斷醫生的工作就會出現混亂,類似沒有系統的PACS系統之前的狀況。第三:AI本身的輸出大多是影像學的特征列表,是缺少診療邏輯的。過度依賴AI的發現,僵化了一線醫生的診斷邏輯和能力。
通過將影像AI整合到影像學結構化報告,可以解決后兩個問題,而且可以覆蓋到鑒別診斷、臨床建議等兩個思維層面。影像學結構化報告本質上是內置診斷知識的工具,這個工具與PACS系統進行緊密整合而進入業務流程,使得龐大的診斷知識能被一線醫生使用上。同時結構化報告的輸出結果中包含大量的標簽數據,可以直接用于質控、科研和教學工作。
結構化報告自身也存在很多盲點:比如特別復雜、特別簡單的病例用不上;影像學表現比較多,缺少專家共識的領域也用不上。另外讓一線醫生自行填寫高質量的圖像特征數據也違背人性,這就需要整合影像AI來提高效率,給一線診斷醫生們撰寫一份高質量的報告打下基礎。
影像AI前端與PACS整合,后端與結構化報告整合示意圖
影像AI、結構化報告,以及PACS系統各自都存在明顯的局限性,而且很難通過其自身的持續改進得到解決。這三種業務需要三種不同的基因。很多企業認為自身能橫跨多個領域實現整合發展是很難落地的。只有通過多個業務的融合,組成一個相互幫扶的生態,才能一起面對客戶,來解決大量未被滿足的需求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北京賽邁特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
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8737號
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:(京)網藥械信息備字(2022)第00555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