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的敘事型影像學報告有什么缺點?
- 分類:業務背景知識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4-03 14:43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報告模板是放射科一線報告醫生的法寶。復制、粘貼,進行適度修改就可以飛快地完成一份報告。模板越大、越細致,效率越高,但出錯的機會就越多;模板小出錯的機會雖然少,但個性化修改的內容多,效率低。一線的報告醫生在這對矛盾當中不斷尋找平衡,最后生成的文本型報告(敘事型報告),無論從診斷質量還是臨床滿意度都擺脫不了如下的系統性缺陷。
傳統的敘事型影像學報告有什么缺點?
【概要描述】報告模板是放射科一線報告醫生的法寶。復制、粘貼,進行適度修改就可以飛快地完成一份報告。模板越大、越細致,效率越高,但出錯的機會就越多;模板小出錯的機會雖然少,但個性化修改的內容多,效率低。一線的報告醫生在這對矛盾當中不斷尋找平衡,最后生成的文本型報告(敘事型報告),無論從診斷質量還是臨床滿意度都擺脫不了如下的系統性缺陷。
- 分類:業務背景知識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4-03 14:43
- 訪問量:
報告模板是放射科一線報告醫生的法寶。復制、粘貼,進行適度修改就可以飛快地完成一份報告。模板越大、越細致,效率越高,但出錯的機會就越多;模板小出錯的機會雖然少,但個性化修改的內容多,效率低。一線的報告醫生在這對矛盾當中不斷尋找平衡,最后生成的文本型報告(敘事型報告),無論從診斷質量還是臨床滿意度都擺脫不了如下的系統性缺陷。
1 影像學表現描述思路不規范
針對典型的病灶應該描述哪些特性,不同醫生有不同的理解,往往是與核心診斷無關的描述占據主要篇幅,核心的生理、病理特征沒有描述或者描述得過于簡化。
2 描述用詞的歧義性
在描述疾病的特征、嚴重程度等方面,由于不同的醫生用詞不同,往往導致臨床醫生理解不準確或者存在歧義性。
3 與診斷相關的臨床信息沒時間看
大多數的影像學診斷不能單純依靠影像表現做出最終判斷,往往需要參考臨床信息。這些信息通常是由不同的信息系統提供,存儲在集成平臺的不同地方。診斷醫生很難抽出時間去瀏覽與分析這些數據。造成“懷疑XX,不排除XX,建議XX,參考臨床”等套路化診斷。
4 后處理系統信息/影像AI的信息整合不進來
后處理系統/影像AI產生很多具有語義學含義的關鍵圖的和測量值,這些信息對于診斷、臨床溝通、患者溝通非常重要。但這些信息沒法進入報告,沒法給臨床醫生看到。
5 常識性的知識還需要翻書
很多情況下解剖關系的復雜性、專家共識的復雜性需要大量記憶。如果不是經常寫這類報告,往往需要翻書,嚴重降低效率;如果不想犧牲效率就會忽略診斷質量。
6 臨床關注點無法覆蓋
臨床醫生對每個疾病的關注點各不相同,這些關注很難被影像診斷醫生記住,并確保在報告當中進行覆蓋。
7 閱讀敘事型的報告消耗臨床醫生過多的時間
診斷報告是一段敘述性的文字,影像則完全是與報告分離的序列;報告沒有清晰的結構,重點不突出,閱讀時間長、效率低。圖像與報告之間缺乏對應,有些臨床醫生不知道影像科醫生描述的癥狀在圖像的什么位置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北京賽邁特銳醫療科技有限公司
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8737號
藥品醫療器械網絡信息服務備案:(京)網藥械信息備字(2022)第00555號